首页

深职撷声

  • 分享

[一带一路]高端对话擘画数字职教新蓝图

发布:2021-01-08

编者按:11月26-27日,以“数字职教建设共商共建共享”为主题的2020年“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国际研讨会在深圳召开,国内外300余位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围绕数字职教助力全球供应链、职业教育助推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落地、5G应用细分中的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探索与实践等主题展开深度对话,思路开阔,观点激荡,共同为数字职教擘画了宏伟蓝图!本版选摘3个对话版块共17位嘉宾的现场“金句”,以飨读者!

主旨报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刘建同

当前世纪疫情和百年变革交织,为职业教育更好地迎接后疫情时代的挑战与机遇,一方面,我们要理性看待新冠疫情对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坚定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保有定力,坚定信心。另一方面,要抓住后疫情时代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机遇,在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建设起适配于新形势发展需要的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培育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进一步推动“一带一路”地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希望“一带一路”域内国家和地区,进一步深化务实合作,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教师、教法、教材深度融合,推进职业教育更好的对接、适配、支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数字职教建设更有作为。

◎CKT集团董事长、第19届韩国总统大选预备候选、吉林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校长、清华大学兼职教授、MegaAILabCEO、美国UCLA博士梁必承

我们需要为人民提供职业的教育,特别是技能的教育,这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非常重要。目前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让整个职教战线思考职业教育应该如何培养人工智能的专业人才。人工智能部署得越广,对人工智能工程师的需求也就越高。与此同时,我们期望能够让人工智能和职业教育得到有效的结合,我相信学习的过程不再是简简单单地学习,而更多的是持续的提升以及技术的使用。

◎世界职业学院与技术大学联盟主席CraigRobertson

职业教育从全球的角度来说,已进入创新实施的环节,这就是更多高技能人才产出的原因,这也是职业教育的优势所在。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来说,每个人要不断地适配世界的发展,要时刻进行继续教育和培训,这样才能够不断地匹配社会的发展。与此同时,能够让每个人都接受某种程度的职业教育,也可以帮助我们在创业以及工作过程中响应世界的发展。但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要在教育方面进行新的投资,教育不仅仅能够帮助我们实现新冠疫情之后的恢复,还能够帮助我们不断地提升数字化、自动化进程,推进技术演进,希望新技术能够真正惠及到每个人。

前沿对话

◎香港职业训练局执行干事尤曾家丽

数字化能够让我们走出传统的地理界线,能够让学生真正地拥有国际视野,同时拥有跨文化的交流能力。所以我们已经建立了一个非常强大的网络,它能够为学生提供交换的项目,比如学习、旅行、行业参访以及行业实践等。我们都知道技术创新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议程之一,这对于中国来说也是“十四五”期间的战略要点,我们将不断努力推动职业教育的数字化,同时不断地拓展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合作网络,希望和大湾区各界同仁共同携手,加强人才培养。

◎加拿大萨省理工学院校长、首席执行官LarryRosia

我相信新冠疫情的冲击是一定能够解决的,只要我们能够保持足够的响应力、足够的弹性、足够的适应力。不管新冠带来的冲击有多大,我们要记得,在这样一个全球的深度冲击之中,依然要抱有信心。在这个过程中数字化进程是不会扭转的。相反,新冠疫情会加快数字化的转型,所以我们需要采用更多的方法,让技术能够惠及到更多的人。因此,我们要加强合作,通过合作才能找到更好的应对方法。

◎哈萨克斯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古丽娜尔

信息技术是数字化的重要抓手和推力,我们知道今天的中国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信息技术的翘楚。哈萨克斯坦一直积极促进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能帮助实现经济发展的新突破,更上一个平台。今天,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框架下来推动数字职业教育合作,对于哈萨克斯坦和中国的双边合作来讲是一个难能可贵的机会。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战略研究处处长李鼎鑫

职业教育要直接服务于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是对外发展的总抓手,在调研考察过程中,我们发现制约“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最大的因素是人的因素,也就是说我们还缺乏高水平的职业技术人员。在“一带一路”建设的100多个国家或者合作伙伴国家,技术技能人才非常匮乏,所以应该以更高的站位来看待职业教育。

◎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主任杜柯伟

人文交流和对外开放是一个相互促进的关系,人文交流能够增进相互了解,促进民心相通,有利于加大和扩大对外开放。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人文交流的育人功能,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发起、实施了一系列产教融合促进中外人文交流的项目,通过这些项目,希望能把行业产业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搬到学校的实验室和实训基地,把企业最优秀的工程师请到学校讲坛,构建“技术技能+人文素养”的培养模式。

◎丝路产业与金融国际联盟副理长兼秘书长卢守纪

我们要明确职业教育定位的三个层面:一是职业教育在国家教育体系中的格局定位。二是学校在教育体系中的使命定位。三是学校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落地中的角色地位。要认识清楚格局定位、使命定位和角度定位,即我是谁,我是干什么的,我从什么出发,这是下一步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落地应用的基础与条件。

◎科大讯飞高教业务副总经理胡江院

当前,任何一个信息化建设的厂商都不能够满足每个角色的个性化诉求。在数据收集的基础上,通过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建立中台管理体系、教学体系等等,从而基于这样的框架开发出适合特定学校、班级甚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的应用系统。

校企对话

◎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新华集团主席蔡冠深

越来越多的中国职业教育院校应形势和合作方的要求,以跨境融合为突破点,将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入不同的学科和专业群交叉教学,注重在学习基本技能或单一学科以外,对学生进行财务和商务素养、创新创业意识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同时积极搭建多元化的平台,不断尝试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地衔接,搭建综合型的人才基础。此外,中方依托产业研融合平台,联合各国制定富有中国特色和成功基因的职业教育标准,发放双方认可的职业技能证书,一个互利共赢,尊重不同文化、宗教和国情的“一带一路”职教共同体已见雏形。

◎丹麦哥本哈根职业教育学院董事长、校长MortenEmborg

我们在招生时仍然采取双轨制模式,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受益终身,同时学生也为我们带来新的工具、新的应用场景、新的技术,包括对于数字化能力进一步提升的需求。现在我们正在进行学院数字化课程的打造,同时也在欧洲打造一个数字化的生态体系,大部分的教学资源都可以通过线上的方式获得,包括虚拟现实技术和场景的实现,特别在新冠疫情过程当中,我们也不断地提升数字化教学能力和水平。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学生也是参与创新环节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研究院东盟分院院长KohKingKee

线上职业教育学习一个最大的制约因素,是教师在数字化技能方面的水平。除此之外,数字化的职业教育还会受到因特网普及度的影响。目前来说全世界因特网的渗透率是63.2%,在北美和欧洲有最高的因特网的渗透率,达到90.3%或者87.2%,而在非洲地区最低,只有47.1%。其他有些制约因素,包括学生比较难集中注意力,尤其在虚拟的讲座过程中,因为没有办法跟老师面对面的互动,所以比较容易走神,会觉得无趣。除此之外,线上教学需要老师有足够的知识和数字化的技能,在欠发达地区要老师做到这一步并不容易。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校长杨欣斌

以专业群建设为抓手,以数字化转型为重点,推动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及相关知识进专业、进课程、进教材、进课堂,建立职业教育与数字经济的对接对话机制。配合十大转型举措,建成一批国际、国内领先专业,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业领军人才和带头人,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业建设成果,形成一套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职业教育模式。通过全方位改造专业教育生态,打造数字经济背景下全新的人才培养体系。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校长贺星岳

数字化赋能要求每个职业院校重构自己的生态系统,这对学校来说是一个挑战。教育的流程再造需要通过数字化技术得以显现。数字技术要求推进教学模式的改革,人才培养、课堂教学模式等都必须应用数字化技术实现革命性的变化,而不是小打小闹、补补丁式的变化。构建数字化组织架构,切实提升学校的内部治理能力。通过数字化赋能全面提升学校服务社会、服务企业的能力,培养一大批行业有地位、有影响的名师名家,通过服务企业让社会各界对职业院校有更多更高程度的认可。

◎三一集团高级副总经理、三一集团企业大学校长、湖南三一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张辉

未来,大学校长跟教师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我构想,校长建设资源汇集的平台,并基于平台发布教育相关任务。教师按需组队,择优委派任务。例如,院校要开一门道德经的课,通过海量外聘师资队伍的云平台发布任务,汇集相关优秀教师,完成众包合作。

◎大疆慧飞无人机培训中心总经理朱林锐

对于大疆来说人才分为三种:生产制造——产飞机的人,行业应用与SDK——用飞机的人,研发创新——设计飞机的人。从人数和就业需求来说,我们的重心会放在行业应用与SDK,因为用飞机的人肯定是最多的。对于行业应用无人机驾驶以及SDK开发工程师来说,对标的就是高职。我们也提倡用“1+X”赋能各行业,一个是无人机是1,各行各业是X,通过无人机平台赋能各行各业;另外一个是1+X证书。未来,我们会向院校提供,基于我们对行业应用理解的人才培养、实验室建设、师资培训、竞赛方案。

(整理 宣传部 巫忆苏 梁 晴)